近期,在贵州榕江,一项被网友称为“村超”的足球赛事,火遍了全网、火出了国门,演绎成了“现象级”的乡村嘉年华。小小“村超”,每周“超级星期六”赛场都有数万观众,截至6月底,全网浏览量已达200多亿。
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现场
自5月以来,贵州省榕江县“村超”足球之夜除了举行隆重的足球比赛外,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排成长长的队伍,用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为“村超”助力加油。队伍里不仅有彩绸、鼓乐、歌舞,还有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榕江“村超”的火爆,也带火了榕江的传统文化,侗族大歌、蓝染、刺绣、银饰等传统文化在“村超”现场大放异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榕江“村超”现场,当地群众身着盛装游行。
乌吉苗寨位于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连日来,苗族妇女能手袁仁芝的家里犹如一座小型加工厂,侄女、妹妹、加上自己的儿媳全都加入制作蜡染、刺绣苗族百鸟衣的行列。
榕江“村超”现场,身着民族盛装的观众
“ 自从‘村超’出圈后,前来观看足球赛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订单量增多了,产品畅销供不应求。”袁仁芝说。
袁仁芝正在勾画“村超”蜡染体恤现场 。潘明燕 摄
袁仁芝自幼受母亲的熏陶,在家里除了务农活外便是利用母亲从市场上购买的蜡刀在家织布上勾画图案和线条,在这一勾一画中她找到了这种乡土艺术给她带来的快乐,她用自己的巧手在布匹上勾画了自己结合传统图案创新的织锦,以精湛的技艺常被同龄的姐妹们夸赞。成家后,袁仁芝做的蜡染和刺绣除了自家穿戴外,剩余的拿到市场去卖,从80年代初的几元,到现在的每单成交上千元。
乌吉苗寨的妇女们正在加工作坊勾画“村超”体恤蜡染现场。袁仁雄 摄
2012年,袁仁芝被选送参加贵州省民间蜡染传承人培训班;2014年,她到贵州省民族刺绣艺术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学习。在学习培训中她明白了,苗家人不仅要传承好祖辈遗留的宝贵财富,还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同年11月,袁仁芝在贵州省民间蜡染工艺美术精品评选活动中作品《苗族传统蜡染》荣获一等奖。之后,袁仁芝被评为黔东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工艺师,成为一名真正的乡土非遗“指尖”人才。
2012年11月,袁仁芝创建了苗族服饰加工坊,专门从事苗族百鸟衣及苗族蜡染、苗族刺绣产品制作,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力将民族文化产品与市场相对接,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她一边从事刺绣蜡染生产、加工、销售,凭借一双巧手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一边将村子里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召集起来,为她们传授技艺,给她们提供就业机会。
袁仁芝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牌匾。
“现在制作蜡染,特别是‘村超’体恤外套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职业了,几乎是我们村苗族姐妹的专职工作。”袁仁芝说,如果能在“村超”足球场边有个规范化商铺给我们就更好了。如今,她将身边的20多个苗家姐妹团结到自己的加工坊里,小小加工坊变成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苗族刺绣的舞台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阵地。
在“村超”现场,游客在购买银饰品。
“村超”的爆火是榕江这些年来多次尝试“大众体育+民族文化”所结出的硕果。下一步,榕江将用好“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借势发力持续以蜡染、刺绣等非遗产品“超文化”不断走进观众席,拓展当地群众就业创业致富门路,促进百姓稳岗就业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通讯员 袁仁雄
编辑 陈化勇
二审 石含开
三审 沈安永
标签: